(本站不提供線上閱讀,請至圖書館借書。)
簡介:
內文描寫隨著盟軍的轟炸,市區的房子都被日本人徵作防空用,以至很多臺灣民眾沒有房子住,住在城裡的人不得不疏散到郊外去租房子,小說是以台灣人莊玉秋為中心,為了租屋,他必須偽裝成標準的國語(日語)家庭,因為房東要求租戶不能說台灣話。但是日子一久,大家都憋不住那種不講自己母語的苦悶,最後在不留神中,突然用母語彼此交談,拉攏了親人之間的情感,但卻為房東聽到了。這給主人翁帶來很大的矛盾和徬徨,他想:是不是要改變自己去附和這種國語政策?或是讓自己的家人講親切的母語,即使一時找不到房子,也無所謂。最後,他自己也憋不住長久不講母語的痛苦,於是他放開了心胸和孩子一起唱台語童謠。這一唱,他內心的糾結、壓力、矛盾全給化解、消除了...
一、 台灣人莊玉秋為了租屋奔波許久,終於在郊外找到一間合適的屋子,房東要求租戶不能說台灣話,必須偽裝成標準的國語(日語)家庭,作者最後下了什麼決定?心靈上有何掙扎?(P16~18)
\n二、在搬家之後,主角莊玉秋為何要求孩子們需躲在房內不許出門?故事中的老祖母與三個小孩從搬家時到搬家後心情上分別有何轉折?(P19~41)
\n三、 故事最後莊玉秋帶著一家人開心地唱著台灣歌謠〈月光光〉,唱完後莊玉秋的心境上何改變?鄰居聽到歌聲後反應是什麼?(P47)
\n四、若你是本書的主角你會不會改變自己去附和這種國語政策?還是讓自己的家人盡情以母語交談?理由為何?
\n五、本文有些字句從現在語法看來並不是太流暢,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為何?(p13)
\n六、作者呂赫若先生於一九四六年發表此篇文章,當時國民政府正積極推行什麼政策?試分析為何作者要以皇民化運動為其小說背景,是不是有什麼特殊意涵?(p52~53)
\n七、魏德勝導演的電影〈賽德克‧巴萊〉與伊朗短片〈2+2=5〉可作為此書的延伸閱讀。
關鍵詞:
文學,小說,史地,人權
  • 出版社:遠流
  • ISBN:9573257173
  • 頁數:237頁
  • 字數:68000字
  • 難易度:中